尊重年轻人“隐性就业”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4-04 点击数:3592 信息来源:就业办

 大学毕业后,一些"80后""90后"不是选择考研读博继续攀登学术高峰,不是选择成为公务员,也不是选择进入企业工作,而是“任性”地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开网店微店、经营工作室、做自由撰稿人……这种略显“奇葩”的就业形式就叫“隐性就业”。之所以称之为“隐性就业”,是因为以这种方式就业的年轻人的职业状态并未反映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记录中。可以预见,找一个看上去“不太稳定”的工作,会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选择。

年轻人之所以选择“隐性就业”,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相对富足、包容的环境中,敢于也需要拥抱多元化的生存方式,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是复杂的。传统价值中的稳定、高福利等概念尽管很重要,但这些只会成为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他们在就业时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社会对劳务的需求呈现出的多样性,为“隐性就业”者的出现提供了市场空间。不过,也有些年轻人是因为求职竞争压力大,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极其不易,才被动选择“隐性就业”的。

在几乎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隐性就业”作为传统就业形式的补充,对于缓解年轻人就业难的意义不可小视。但我们也应看到,“隐性就业”者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和家庭对“隐性就业”持有偏见,在不少家长眼中,孩子开网店微店是不务正业,一点儿也不光鲜体面;另一方面,隐性就业者没有和任何单位形成劳动合同关系,没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合法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有专家认为,对求职者来说,“隐性就业”是一种过渡阶段而非长久之计。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隐性就业”者织好织牢保障网,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社会舆论应该对“隐性就业”者多一点儿理解和支持,应当尊重年轻人“隐性就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