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门管理。根据学生规模等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班级制定科学错时分批上学、放学方案。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发热人员、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学校要对接送学生的家长进行疏导,防止在校门外扎堆聚集。校内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严格执行外出审批或备案制度。
2.教室管理。保持教室保持通风换气,师生佩戴口罩,做好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消毒工作。整合学校资源,在各年级分批开学期间,努力创造小班教学条件。
3.教学管理。开学后,由各县(市)区和学校根据本地疫情防控情况,可自行调剂课程安排,可自行压缩集中上课时间,可自行安排上放学时间。
4.活动管理。学校原则上不组织开展全校性、校际间聚集性活动,暂停家长开放日、社团活动、运动会等。科学制定错时作息表,指定课余活动区域、进出线路等,并使用标牌、地贴、划线等清晰标识,引导学生错时分区定点活动,课间不串班、不串门,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图书馆减少进出通道,限制每天进馆人数,增加座位间距,合理疏导馆内人员。
5.就餐管理。学校食堂按规范经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采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尽量避免集中就餐;食堂根据就餐人数和合理规划用餐区域,安装防护隔离装置,专人监督防控措施,侯餐就餐保持距离,严禁讲话、严禁面对面、严禁并排坐。对餐饮具进行规范清洗、消毒、保洁,并按要求进行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原则上师生中午不得出校门就餐。
6.住宿管理。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清洁消毒、通风换气,进出测量体温。各年级分批开学期间,鼓励统筹各方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分散住宿。落实卫生清洁、登记管理、人员体温检测等制度,学生不得串门走动,发生发热、咳嗽等情况时,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宿舍楼有专人 24小时值班,建立突发情况快速反应机制。
7.出行管理。非寄宿学生,每天在出门前应测量体温,体温正常、身体状况良好,并报备至学校,方可到校。学校需严明纪律要求,杜绝师生员工带病到校,将防控隐患排除在校门之外。落实家校“点对点”出行,尽量采取骑行或乘坐私家车方式。师生员工课后不去人员聚集场所,不参加聚会活动,不接触无关人员。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如家长给孩子自备口罩,需为一次性医用口罩,保证质量。
8.健康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按规范实行晨午晚检,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全日健康观察和健康巡查,若体温>37.2℃或有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入隔离观察室,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落实师生员工缺勤缺课报告制度,追踪缺勤缺课原因,有异常及时报告。走读学生的家长需每天申报学生及共同居住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旅居史、接触外来人员情况等信息,不接触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人员。
9.环境管理。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清洁,按照《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南》,加强教室、宿舍、食堂、体育场所、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通风、保洁及消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按规范做好垃圾分类,垃圾装运设备每日必须消杀。
10.应急管理。发现教职员工、学生有发热等异常情况时,按照《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发热师生健康管理的通知》流程处置,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后续措施。病愈或隔离期满后,凭有效复课证明方可上岗、上课。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要立即启动学校应急处置预案,向属地防控应急指挥部、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卫健部门按规范做好疫情处置,防止疫情蔓延。处置过程要加强师生心理疏导和舆情监测,不引起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