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制度,以“黎明模式”为导向,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党建思政、文明创建、教学科研、产教融合、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等方面都有了新进展,取得新成绩: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党建引领,抓实党建融合。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围绕四个着力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围绕“快”字,组织动员学。学院党委及时谋划部署学习、宣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举措。二是着眼“领”字,领导带头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论述,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委计划重要内容。三是紧盯“活”字,创新方式学。学院党委组织开展了“庆祝党的二十大,黎明学院在行动”学习宣传活动,着力打出“四记组合拳”。 四是突出“融”字,融合教学、团学、工会工作,多措并举学。
2.培育爱的校园文化,为立德树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供精神动力。学院“爱的教育小分队”每年给新生宣讲“爱在黎明”、“爱在身边流淌”的故事;悦黎明读书社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业余讲师团给学生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加强爱祖国教育;实施学生劳动值周制度,加强爱劳动教育;“黎明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加强爱学习教育;举办“让生命充满爱”、“给教师的一声问候”等活动,鼓励学生向爱自己和自己爱的父母、恩师勇敢说出深藏内心的话,勇敢表达爱,使学生在感动中收获爱、收获勇气;举办“让心灵沐浴阳关,让人生成就精彩”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科学认知自我、愉快接纳自我,坦然面对挫折、自觉调控情绪,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收获良多...
3.培育爱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在校幸福感。把爱的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爱的校园文化,持续开展帮扶贫困生、联系学生宿舍、爱心家教等践行“爱的教育”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扬时代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坚持举办校园书香文化节、经典诵读比赛、诗文知识大赛、花卉盆景展等活动,挖掘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从小爱向大爱拓展。与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前往参观学习、聆听讲解、寻访英雄人物,铭记光辉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经典诗文的熏陶,家国情怀的感染,使“爱的教育”内化为学生做人做事的自觉意识。持续开展“校村联盟——爱心家教”志愿服务活动,举行了第十二批爱心家教志愿者聘书发放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精神,用党建引领团建,组织各式各样爱心送温暖活动,帮助驻村老人、孩童。“爱的教育”渗透于课堂内外,践行于生活点滴,不断累积,产生实效和长远影响。2022年9月以“爱”促“劳”融课堂,劳动教育再出“新果”。学院深入挖掘劳动的育人功能,升华“爱的教育”理念,打造了有特色、有亮点、开放共融的劳动教育体系,协调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分为传统劳动值周、“菜园子”工程、实体养殖3大模块,其中针对传统劳动值周项目,修订劳动值周管理办法及工作条例及劳动值周带教老师考核认定评优办法;目前,菜园子工程生态种植课程,从开垦、播种、浇水、施肥、发芽、成长,扎下爱的教育“理念之根”。实体养殖项目,通过让学生体验喂养兔子、鸡鸭,保洁养殖园环境卫生劳动,享养殖之趣,让学生观生命成长之变,通过学生记录实体养殖日志,品劳育之悦。
4.就业创业质量保证。学院承办了省委统战部、团省委、省工商联、省中华职教社共同开展的“百校万岗·同心就业”行动,除线下现场招聘会外,前期还依托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云招聘系统,为各类企业、学院毕业学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精准线上求职和招聘对接服务,着力打造同心助力产教融合、携手深化校企合作的特色品牌。招聘会当天共有114家用人单位面向学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3510个,涉及建筑工程、制造业、信息技术、艺术设计、医药、经济管理、商务、酒店管理等多个行业,吸引1300余人次参与现场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15人次 。学院还成立以范超峰院长为组长,党委王新华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系主任为成员的学院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友工作办公室(挂靠学工处)。积极开展“集青年之思,载黎明之美”校园文创作品设计大赛,条件允许下将设计方案进行实体成品转化。
5.赛事获奖百花齐放。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上捷报频传,硕果累累。烹饪系荣获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团体一等奖,代表福建参加国赛获三等奖。郑嘉颖获2022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茶艺项目比赛二等奖。组织参加2021年“ITMC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我院郑诗琪、王鑫2人获特等奖,殷冰婷获一等奖。商务系电子商务专业王鑫、殷冰婷、林冰洁三位学生组成我校代表队夺得海峡两岸大学生技能赛跨境电商赛项第一名。参加省级赛事并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五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在2022年福建省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中,学院获得电磁频谱管控科目二等奖、轻武器分解结合科目三等奖、手榴弹定点投掷科目三等奖的好成绩。烹饪专业举行学生毕业作品展,联手制作了一道道精心设计的美食佳肴,呈现一场视觉与味蕾盛宴,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专门给予了报道。
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开放办学多元格局
6.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学院坚持黎明模式办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育人之路,坚持按企业和岗位能力需求培养优质就业人才,重抓专业与企业深度对接,努力打造一系一亮点。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双元育人,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召开福州黎明产业学院项目建设推进会,推进落实“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实践教学教材,共同创建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推进校企双元贯穿育人的全过程。黎明餐饮产业学院与“佛跳墙”传承人郭克赐签署战略合作仪式,国际中餐大师、“佛跳墙”传承人、闽菜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人郭克赐先生携团队加盟学院,聘请郭克赐、金宁飞、叶武三位闽菜大师为客座教授。与中商红翼公司共建产教融合电商教育基地,依托中商红翼行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我院专业优势,打造高校直播基地,培养数字化新经济人才,共建互嬴。省教育厅公布2022年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名单,黎明烹饪营养专业群实训基地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黎明地球村园林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这是继学院2019年以来获批的第4个省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探索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创新发展》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是福州市民办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与智慧树平台全面合作,稳步推进《大厨教你做菜》及《美刻美点》两门课程线上课程的拍摄、剪辑、制片,并对其他高校及社会开放使用权限,顺利完成“福州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烹饪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7.创新型专业群建设。根据我省城乡及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的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服务方向和教学计划,特别是特色优势专业的服务方向和教学计划,2022年我院新增2个专业(《中西面点工艺》、《药物制剂技术》),撤销了《现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三个专业。2022年12月,新申请学前教育、中医养生保健等新专业。拟打造7-8个专业群,在专业布局上,重点做强条件成熟的餐饮服务类,动漫设计类两个专业群;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我院的实际,通过专业设置的再论证,依照国家支持的专业设置,积极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做大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为稳定规模做好专业储备。
8.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院长率先开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全面育人水平”主题讲座,指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创新。围绕学院总体部署,制定我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及遴选首批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参加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共申报3项,均获批成功;申报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1个及2门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申报2门课程。《大厨教你做菜》评为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
9.依托“三教”改革,串联“五育并举”
(1)教师改革。一是注重日常教学教研,打好基础关。依据《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听课管理办法》,要求各层级加强对教学过程检查与监督,发挥各教研室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要求各教研室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会议,并填写教研会议记录表,促进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合格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奖培育策略研讨”、“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与教师‘五课’”、“以赛促改提升课堂新革命(教学能力大赛备赛技巧)”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系列提升专题培训讲座。三是紧抓教学实战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本学期教务处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比赛于10月份开启报名,各教学团队准备教案、教学实施报告、3-4段课堂实录视频、课程标准等参赛作品,将于下学期开展现场决赛,共有7个教学单位共计10个教学团队参赛。
(2)教材改革:重在抓“创新”
在教材选用方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重修修订了《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福建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规定》、《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章程》相关规章制度。规定所有选用教材应符合国家政治导向及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先选用适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近三年出版的国家或省级“十三五”规划教材、精品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所有教材最终报学院教材审核委员会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征订。
(3)教法改革。强调各教学单位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思政,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识课和专业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完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实效,深入研究学生学情,从信息化、模块化、任务化、情景化等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推广现场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案例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打造“优质课堂”。
10.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2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2022-2023年第一学期我院组织考试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跨境电商B2B运营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餐饮管理运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共3个证书项目。
1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大厨教你做菜》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该课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本学期,我院在“智慧树”平台上开通了《中华国学》《互联网创新营销》、《大学计算机》等公共通识课程,以及《影视剪辑》、《园林植物识别》等专业相关课程,总计为各年级学生开通74门线上课程,选课人数达6866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80%。
12.多措并举做优师资。根据学院招聘管理办法,本学年新聘教职工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来自企业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6人,进一步充实、优化了教师队伍。2022年5月我院共有11人通过“双师素质”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其中“双师型”教师9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产业学院共有15人通过“双师素质”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其中“双师型”教师9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全校“双师素质”与“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228人次参加校外各级各类进修培训,按培训对象统计,其中专任教师177人次,行政管理人员51人次;按培训的层级统计,其中省级培训212人次、国家级16人次。
三、以拓展规模为契机,激发学院发展内生动力
1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立足教学和师生需求,按照“完善基础、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突出实用”的原则,全面完善和改造现有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集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服务、校园文化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烹饪技能培训中心”、“动漫设计开发中心”、“现代都市园艺基地”等项目建设,改扩建与之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实训室,逐步提升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
14.努力拓展招生规模。充分用好上级现有的政策,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多元办学、多管齐下,多形式宣传、多渠道招生、增强“招生工作、人人有责”的意识,形成“全院上下、师生协力”抓招生的浓厚氛围。2022年我院面向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等9个省份招生,共录取新生3219人,其中高职分类考试录取1677名;夏季高考省内录取1297人、省外录取140人;3+2五年制转轨105人,一共报到2623人,创新生报到人数历史新高。
四、 重组织强保障,防疫教学两手抓两不误
15.出台学院相关政策。为了培养、解决“双师素质”教师缺口问题,学院制定了《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规定(暂行)》、《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等,鼓励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等方式,投身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教学水平。为了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激励青年教师成才成长,集团拨出100万元专款给学院专门作为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制订了《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基金管理办法》,鼓励专任教师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要求进行业务进修,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定向研究生,对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给研究生补贴等,每年有30多位青年教师获得了该基金的奖励。学院还修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与奖励办法》,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给类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予以相应的奖励。制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划拨10 万元作为教科研配套资金,鼓励教师主动教研、自觉科研。学院修订了《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励办法》等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从学费收入总额中提取经费,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依据国家资助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国家励志奖学金、退伍学生学费补偿等资助政策,设立学校奖学金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和补助。全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
16.加强教学组织管理。进行了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创新。按照德育+技能的培养目标,在开足、开齐公共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注重德育、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的采取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现场打包教学等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积极进行讨论式、探究式、协助式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发了部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根据课程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覆盖主要教学场所的本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17.保质保量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由于福州突发疫情,形势严峻,我院及时根据上级以及学院领导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统筹安排从线下转为线上,确保突发疫情下整体教学进度不受影响。从10月25日开始至11月25日,我院网课持续五周,共开设在线课程166门,开设课时总数为4720节次,在线学习班级达117个,在线教学教师涉及124人,平均出勤率达98.66%。从最初的保证线上教学基本稳定运行,转而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重视以各种方式与学生互动,采用连麦、连视频、分组讨论、作业在课堂上互评等方式吸引学生融入课堂,一些课程逐渐探索理论+实操的方式,避免了因线上授课太久影响实操进度的学习,教师及时布置并反馈作业,检验学生学有所得。线上教学期间,学院还建立“一日一统计”“一周一报告”制度。
18.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完成了学院《章程》修订,并报省教育厅备案获准,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进了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成立学院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全面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制度化进程。修订、完善文明创建工作管理制度、校园宣传阵地建设管理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综治安全工作水平。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学院获得第二批市级“4A级平安校园”称号。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19.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学院组织申报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案例,最终烹饪系的“探索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创新发展”案例获选。组织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最终烹饪系薛伟强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市级大师工作室荣誉。本学年,学院教师省级科研立项29项,省级课题结题9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31篇、著作1篇。
20.服务行业企业。我院依托省级烹饪实训基地,面向企业、行业、协会等,以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为平台,搭建餐饮酒店业、动漫、游戏行业职工培训、素质提升、继续教育的通道,促进餐饮酒店、动漫、游戏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为餐饮酒店、部队烹调师培训班培训人数近1000多人,还为企业、社会开展原画、插画、UI 视觉设计,3D建模等培训。
21.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学院学生志愿者第12批次近120人,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为驻地双龙村村民孩子义务家教,帮助村民解除后顾之忧。学生志愿者无偿献血、走进社区宣传抗疫、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服务社会,提升了学院影响力,促进了学院发展。
六、下学期工作思路
1.深耕爱的校园文化。持续推进“爱的教育”,赋予“爱的教育”时代内涵和意义,并融合贯穿“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提炼和总结学院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新成果,形成具有黎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爱的教育”更加深刻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培育教师“倾注爱心,关爱学生;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师德;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师长、爱父母,爱学习、爱劳动、爱自然”的美德、让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营造“和谐协作,明礼诚信”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凝练和提升。争取申报国家级思政课题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优化专业群结构。通过调研论证,启动学前教育、中医养生、大数据技术等热门专业、正面清单专业的申报工作,适时停招部分负面清单专业或就业率低的专业。使招生专业稳定在25 个左右,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制定《学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重点推进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打造 2-3 个特色专业,1-2 个特色专业群,使专业群组群逻辑清晰,群内专业间粘合度较高,促进学校迈向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办学的轨道。
4.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岗位、项目课程、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元素相互融通,形成“岗课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课创融合”的“岗课赛证”四点融通课程体系。
5.深化产教融合。紧密结合学校教育资源、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稳步推进“行业互动、校际互访、校企合作”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再培育1-2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争取1个产业学院进入示范序列。促进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育人体系、社会服务等取得实质突破,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6.坚持“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积极保障发展重点专业、社会急需专业和新开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好专业和实训带头人。力争专兼任教师(师生比)不低于 1:18,研究生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45%以上。加强教师规范化管理,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选派参加省厅组织的业务培训,激励教师指导参加省级以上技能赛、对获重奖有突出贡献者破格晋级,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谢谢大家!
2022年12月29日